荧光增白剂的危害性
荧光增白剂为荧光染料,能增加漂白浆的白度,但不是起到漂白作用,而是增白作用。经荧光增白剂处理过的纸张在日光照射下,不但能反射可见光,还能反射蓝紫色荧光,不仅增加了产品反射出来的可见光量,同时蓝紫色荧光正好同纸张原有的微黄色互为光学补色,用肉眼看上去纸张更白、更艳、更亮,能够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。
荧光增白剂的分子结构主要包含两部分[3]:一个含芳环的连续共轭体系和一个或多个取代基。取代基可改善共轭体系的荧光特性,赋予改善或损害荧光增白剂的应用性能。
荧光增白剂在一定的介质、外力和温度等条件下,只要荧光增白剂在纸张中具有一定的牢度,即使含有一定量的荧光增白剂,也不一定有迁移到人体皮肤或者食品中的可能性,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有限。从相关模拟纸张使用过程的实验得出[12-13],荧光增白剂真正从纤维中析出的极少,绝大部分是随着纤维脱落而黏附于人体皮肤或食品中。
因此,纸张中荧光增白剂的危害性不在于其含量,而在于其与纸张的结合牢度和可迁移性。